需求建模(一基于场景)
1.需求建模_基于场景
需求分析:目的是产生软件操作特征的规格说明,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
需求建模:是使用文字、图表等综合形式,以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描述需求,特别是为了能够直接评审其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1.1需求建模的结果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模型类型:
- 场景模式:出自各自系统“参与者”观点的需求。
- 数据模型:描述问题信息域的模型。
- 面向类的模型:表示面向对象类的模型,其方式为通过类的协作获得系统的需求。
- 面向流程的模型:表示系统的功能元素并且描述当功能元素在系统中运行时怎样进行数据变换的模型。
- 行为模型:描述如何将软件行为看做是外部“事件”后续的模型。
1.2需求分析的目标和原理
在整个需求分析建模的过程中,软件工程师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方面。
具体包括
- 在特定环境下发生哪些用户交互?
- 系统处理什么对象?
- 系统必须执行什么功能?
- 系统显示什么行为?
- 定义什么接口?
- 有什么约束?
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必须实现三个主要的目标:
- 描述客户需要什么;
- 为软件设计奠定基础;
- 定义在软件完成后可以被确认的一组需求。
需求模型是系统描述和设计之间的桥梁。
需求模型的所有元素都可以之间跟踪到设计模型
1.3域分析
域分析是识别、分析和详细说明某个特定应用领域的公共需求,特别是那些在该应用领域内被某个项目重复使用的需求。
面向对象的域分析是在某个特定应用领域内,根据通用的对象、类、部件和框架、识别、分析和详细说明公共的、可复用的能力。
1.4需求建模的两种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基本观点认为系统是数据和对数据的加工,建模是为了明确数据在系统中如何流动处理加工和转换。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关注于定义类和影响客户需求的类之间的协作方式。
UML和统一过程主要是面向对象的。
1.5需求模型的元素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时间海!
评论